IPOD ipod2  


在昨天的發表會上,除了大家最期待的iPhone5以外,Apple也發表了個人認為更加驚艷的iPod Touch 5及第7代Nano,為什麼筆者會認為相較於iPhone5,iPod會更加驚艷呢?看完介紹再來跟大家說明囉~

 

在介紹之前,先來看看iPod的官方廣告吧!

 

首先來介紹iPod touch 5

 

 在外觀方面,iPod touch有了相當大的改變,就是在背蓋的顏色,有別於以往的單一色調,這次推出了5種顏色,非常的繽紛。

ipt1 


6.1mm的薄度,看起來就像一塊餅乾一樣。

iPhone5_08002012-09-12ipodtouch-3_gallery_post


左下角有一個圓形的金屬,這是設計來掛iPod touch loop手環帶的,同樣地,可以搭配許多不同的顏色,讓我想到以前Apple曾經說過:要將電腦打造成繽紛可口的感覺,讓人忍不住想要吃掉它。現在這個想法也轉移到iPod touch上了!

2012-09-12ipodtouch-1_gallery_postiPhone5_0875 

LOOP  

 

在硬體部分,首先來介紹CPU,iPod touch採用與4S及iPad2相同的A5雙核處理器,在程式運行的速度快上了2倍,為了未來App的硬體,想當然是個必要的趨勢。

a5 


相機則是大大提升了規格,與New iPad的鏡頭一樣,個人認為這是個蠻重要的硬體提升,因為這可能會吸引一部份消費相機的市場。

iPhone5_0857 


螢幕也是與iPhone5一樣,為1136x640,4吋的Retina螢幕。

 SCREEN  


同樣也是使用Lighting接頭,耳機也是附上最新的EarPods。

EAR  

 

軟體部分,iOS6強大的功能在iPod touch 5上同樣可以實現。Siri竟然也內建在其中!

iPhone5_0892  

siri  


接下來介紹iPod nano

iPod-Nano11 


我們都知道iPod nano最主要的訴求就是音樂,可攜帶性,外觀部分比上一代的nano大了一倍,但是螢幕也相對變大,也新增了HOME鍵,與iPod touch一樣,擁有許多繽紛的顏色,其實在Apple的行動裝置中,nano是最先推出多種色彩的外型,當然最新的第7代一定也要夠繽紛!

nano2  


厚度5.4mm,大小相當於一張信用卡,極為輕薄的機身完全延續nano的定位。


VRG_2900_gallery_post

 

2.5吋的螢幕,加上支援多點觸控,比起之前的nano,想要簡單瀏覽影片及照片來的更加輕鬆。

iPhone5_0767 


在軟體部分,結合了影音及運動,想要聽音樂、podcast及收音機、觀看影片及照片,記錄運動數據,通通可以在這小小的裝置中達成,也支持藍芽傳輸,這樣就可以結合無線耳機了。

NANO   iPhone5_0783  

 

順待一提,相信有不少人一看到nano的外型,第一眼會想到Nokia的Lumia系列手機吧,其實長的真的蠻像的,不過是蘋果去學Nokia的設計嗎,筆者倒不這麼認為,因為早在前幾代的nano,就是這種的設計了。

ipodlumia   

 

大致上將最新發表的iPod touch 5及第7代nano介紹完了,為什麼我會認為這會比iPhone5更加驚艷呢,原因如下:

這次的iPhone5與發表會前的Rumor相似度相當高,所以對於iPhone5反而比較沒那麼新奇,反倒是iPod touch及nano在外觀設計上相當出色,這是針對與iPhone5的比較。

另一個原因是關於產品的定位及市場,我們都知道Apple在產品定位上相當明確,就行動裝置來說,iPad、iPhone、iPod touch、iPod nano,每一個產品都是依照不同的市場區隔去開發的,針對iPod touch 5,硬體的提升搭配日漸成長的app store及iOS6,我認為這會是除了iPad以外,Apple用來吸引非iOS使用者另一個強大的產品,另一個部分的就是相機規格的提升,勢必會再次影響中低階DC的市場,畢竟iPod touch能做的事比DC多太多了。

在iPod nano的部分,目前看起來mp3 player的市場已經沒有產品能夠與之匹敵,Apple其中一個厲害的地方就是在裝置間的同步及連結性,一旦使用者開始使用其中一個Apple的產品,在未來考慮要購買其他產品時,Apple在使用者心目中的排名一定會大幅提升。

以上就是對於這次發表會發表iPod系列新產品的一些介紹及感想,假如大家有任何意見也歡迎一起討論!

 

圖片來源:

Apple官方網站

Cult of Mac

MacRumors

Macgasm

The Verge

 

 

 

SIGN  

 



arrow
arrow

    AppN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